一、在單打時,每次擊球后應立即回到中心位置。在雙打防守時則應回到與同伴平行的位置,而在雙打進攻時則應與同伴保持前后的位置。
二、單打發球要盡量高而遠,雙打發球要短,球的飛行路線要貼近球網的上緣,發球要多變。發球后應立即向前封網以防對手打短球回擊。在雙打接發球時,要舉起球拍迫使對方發低球,如果對方的發球過高,立即上前撲殺。
三、單打開始時把球準確地打到對方場區的四個角上或重扣一拍,觀察對手的弱點,再采取相應的戰術,打出讓對手頭痛的球,攻擊對手的致命環節。對于初學者來說,反手端線通常是其薄弱區域,應注意打其弱點。
四、雙打要力求快速壓制對手,特別是新手或配合不夠默契的對手,重點是接發球搶撲,中場平快抽,后場連續大力扣殺。進攻中如果對方是平行站位,要把球打向兩人中間,前后站位則向邊線處擊球。雙打要集中進攻對手中較弱的一個。
五、在前場回擊高球時,應盡量采用扣球??矍虮M可能不要猶豫,不需要過分追求擊球后的落點,能夠連續進行扣球更加可以提高新手的擊球手感。
對初學者來說如何發力擊球
發力的過程像一個三級火箭--大臂、小臂和球拍?;蛘哒f大臂、小臂和球拍組成了一個三節棍。一節一節地展開發力。
正手時,手肘抬起高于肩。有人說要盡可能靠近耳朵。我覺得抬肘的目的就是要完成引拍,使球拍基本上指向下方,這樣拍頭才有足夠的揮動距離,產生足夠的動量來擊球。當大臂以肩膀為支點,完成上舉引拍的過程后,基本固定在那里,穩住不動,從而使手肘成為下一個轉動支點。通過小臂的揮動(展開),使球拍到達準備擊球的位置,儲備足夠的動量。然后小臂再制動,手腕成為最后一個轉動支點,通過小臂內旋或手腕下壓,來完成擊球。
再看看反手。同樣是手肘抬高。正手時,是手肘內測靠耳。反手時,是外側,只是不能像正手那樣很靠近。和正手一樣,當手肘抬高時,導致拍頭指向下方,完成引拍。然后和正手的發力過程一樣,只是方向相反。大臂穩住不動,小臂以手肘為轉動支點向上揮出,到達擊球的位置后,制動,最后小臂外旋完成擊球。
首先,對初學者來說,一上來就提到抬大臂、甩小臂、壓腕、內旋、外旋,這球還沒打,頭已經暈了。再加上轉體、扭腰,更是一頭霧水??上攵?,這球打得如同嚼蠟,哪里來的樂趣。
最基本的就是小臂后擺引拍,然后向前揮出。擊球前制動,再靠小臂的內旋或甩腕將球擊出。這個發力的過程,可以打個比方。把球拍想象為菜刀的話,你是在剁肉餡,而不是切肉。如果你還體會不到的話,這是你表現的一個機會。下次包餃子時,自報奮勇,剁一次就知道了。
等這兩節棍基本掌握了,再加大臂這一節。初學者收到的最多的指教就是先練好高遠球。而為練好高遠球,收到的最多的提醒大概就是要提高擊球點。要提高擊球點,就要求大臂抬高。這常常使初學者很困惑。我認為這里有兩個獨立的個體--一個是發力,一個是擊球點。個人覺得大臂抬不抬高,并不是發力的要點。其目的只是要提高擊球點。發力的根本還是小臂的后擺引拍。沒有充分的引拍,小臂擺動的距離就短,擊球的力量就小。經常聽到很多人提起專業選手,好像靠小臂或手腕就可發力擊球。
至于利用身體的力,實際上就是靠身體的轉動或擺動,給這個三節棍(大臂、小臂、球拍)整體一個初速度。這個速度疊加到球拍的擺動速度上,增加擊球力度。